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〈鉅亨主筆室〉對付美元QE退場之最佳手段?

〈鉅亨主筆室〉對付美元QE退場之最佳手段?

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博士  2013-09-02 07:08:29     Blog談新聞  評論(0)  下則
壹、前言
運用槓桿舉債經營得當,可使企業股東權益報酬率(ROE, Return on Equity)與公司總市值增加。但如果經營者無法有效率運用槓桿,獲取未來穩定之現金流量,則隨著期待報酬實現縮小之落差,將漸漸發生還息困難,最後有本金違約之風險。國家財政亦同,一國財政收入之現金流量,為國內規費與稅收收入、及國外之經常帳與資本帳盈餘。前者需要消費力道增強、景氣復甦;後者,經常帳需要出口貿易順暢,並要持續出超,需要有強大產業競爭力為後盾。而資本帳則需要有投資機會,一國產業之效率投資,將促進經濟成長,也可增加金融市場流動性,成為國際區域金融中心。

貳、新興國家資本帳波動風險擴大!
自本周起,G20(Group of Twenty Finance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) 國家組織,將開始研究、擬定「債務對策」,並且在9月27日該組織高峰會時,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公告債務對策內容。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組織,1999年12月16日成立於德國柏林,全部之會員國有G8工業國家(德國、日本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義大利、俄羅斯、加拿大)、中國、巴西、印度、印尼、歐盟、澳大利亞、墨西哥、土耳其、南非、阿根廷、韓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二十個經濟體。
G20國家可視為全球已開發與開發中經濟體之縮影,以這一些國家之發展,可以隱約窺見目前全球經濟與金融發展概況:一、最近最新發展,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高於預期值,成長率為2.7%。就業人數已經在改善中,聯準會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(QE)將在近期退場,市場將9 月17、18日視為聯準會QE退場「D」日。二、英國英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,似乎尚未奏效;英格蘭銀行將持續刺激政策,以提振英國經濟。三、日本政府,近期之重頭戲為,消費稅率之提高;稅率擬從5%提高至8%,如果能夠獲得民意與國會支持,則將是日本二十四年以來,執政黨重大政策成功,也可以進一步確保2014年將進行之日元QE政策水到渠成。四、義大利正在與主權債務危機纏鬥中。義大利主權信用等級目前為垃圾等級下之BBB負向,如圖一,是G8國家中,正與財政危機奮戰最辛苦之國家。五、俄羅斯之國家主權信用等級,雖低於義大利,但目前金融市場安定。
图片说明
(圖一:義大利主權信用等級,鉅亨網金融)
之前主筆文已有專文討論過,在BRICS四國中,除中國之外,其它三個國家多已經陷入長期經濟衰退中,其中以巴西與印度之經濟與金融狀況最不穩定,兩國經濟發展之結構矛盾相當嚴重。近期,巴西央行為控制通貨膨脹,自2013年7月起,將基本利率調高到8%;根據鉅亨網資料中心之報導,巴西政府再自8月28日起,再度調高基本利率為9%;巴西央行確定已以緊縮貨幣政策,控制日益惡化之物價上揚。如圖二所示,巴西2013年7月之失業率為6.27 %,而5月份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6.5%,基本經濟情勢並不樂觀。
 
(圖二:巴西物價指數與失業率,鉅亨網指標 )
(圖二:巴西物價指數與失業率,鉅亨網指標 )
而BRICS國家金融市場情況最嚴峻者為印度,印度貨幣盧比在外匯市場中不斷兌美元貶值,江河日下之慘狀,已經使印度政府手忙腳亂。不僅如此,印度的基本經濟情勢也已經惡化,失業率超過10%,而國民生產毛額(GDP)成長率則自2010年1月開始一路下滑,2013年第一季已經降到4.8%。再下去,可能會陷入低度成長。
 
(圖三:印度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,鉅亨網指標)
(圖三:印度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,鉅亨網指標)
印度與巴西之金融與經濟情況多非常不穩定,如果以外匯市場之穩定程度做比較,則巴西之資金外流情況較印度要好。印度是自2008年後,盧比就呈現長期貶值;但,巴西里爾則是2009年初起才出現資金外流,情況比印度要好一些。

(圖四:巴西里爾兌換美元曲線圖,鉅亨網首頁)
(圖四:巴西里爾兌換美元曲線圖,鉅亨網首頁)
而其它幾個國家中,以南非與澳大利亞的外匯市場波動較大,澳幣自2013年4月之後,就顯著貶值。但,相對於印度,澳大利亞與南非之資金外逃問題嚴重程度遠不及印度。
 
(圖五:澳幣兌換美元周曲線圖,鉅亨網首頁)
(圖五:澳幣兌換美元周曲線圖,鉅亨網首頁)
叁、以銅為鏡可整衣冠、以史為鏡可見興替!
新興國家運用國際槓桿發展經濟,若能有效率使用,則會使國家經濟大幅成長,增加國民福利(Welfare)。但,要注意的是,國際資金是相對不穩定的。如果有其它更好的商機;或是像QE退場,這種系統性風險出現,則會誘使資金再做跨國性移動。如果再加上資金外流速度加快,經濟成長趨緩,甚至衰退,則在未去槓桿或是來不及去槓桿化之狀況下,會很容易引發債務危機。
近代之債務危機,起於1970年之後,狹義而言為1976年至1981年期間。1973年至1974年間,因為油價上揚,油國收入增加;油國組織(OPEC)國家,將這一些收益存入國際投資銀行,再由這些銀行將資金借給新興國家。以拉丁美洲為主之新興國家認為,以油國資金之低利率借款來從事經濟擴張,則出口產業所獲得之外匯收入,將可以足夠還債,並可增加經常帳收入。因此,在大量槓桿運用下,截至1982年底,當時拉丁美洲新興國家外債總金額,已經達到近3,300億美元;而全球新興國家債務總金額,也已經達5,500億美元。以墨西哥為例,1978年到1981年,墨西哥之季經濟成長率皆高達8.2%至9.2%間,但同期該國之總債務金額也成長了20倍以上。
但,這種低利率情勢,終於遭遇通貨膨脹之挑戰。當時,美國聯準會主席保羅.沃克爾(Paul Volcker)為控制通貨膨脹,開始祭出美元緊縮貨幣政策;造成國際資金之供給態勢開始改變。尤其是在油價危機後,為控制物價上揚,美國貨幣政策更趨於謹慎,市場利率開始升高。恩為這樣,造成這一些新興國家之外債借貸成本開始顯著增加。
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公開宣告,因為財政枯竭、無力再償還國家債務,要求國際債權人延遲一季收取本金與債息,引爆債務危機。從此,這些新興國家之債務餘額扶搖直上。1986年底時,全球新興國家之外債總金額,已經超1兆350億美元;拉丁美洲國家占33%。其中最嚴重之國家為墨西哥、巴西、阿根廷、智利、印度與委內瑞拉。以拉丁美洲國家為主之新興國家,因為此一債務問題,致使國際投資銀行損失慘重,造成美國銀行業之「信貸違約風暴」。
(圖六:墨西哥主權信用等級,鉅亨網金融)
(圖六:墨西哥主權信用等級,鉅亨網金融)

而現在,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(以下簡稱:QE),即將退場之前,以槓桿化提升短期經濟成長之策略,又再度成為新興國家之國家無法迴避的課業。我們認為,過去這一些發生過類似風險危機之國家,其所經歷過之問題及處理方法與過程,多可以做為目前新興國家,處理QE外部效果之政策參考。
1982年,墨西哥之國家貸款違約問題,起因於油國資金充沛時代,新興國家為求經濟快速擴張、搶食國際市場占有率;而另外一方面,國際投資銀行則也因私利,要擴張金融業務。在兩造「情投意合」,多方有利之預期下,槓桿化措施越做越大。拉丁美洲國家開始由長期借貸,開始進行短期槓桿操作。最後,這一些國家之融資結構,出現短中期餘額遠大於長期之傾斜現象。在市場利率走高後,短期之財務流動比率惡化,最後因為油價上揚,停滯性通貨膨脹,使經濟成長趨緩,出口產業競爭力下降,國家出超降低、外匯收入減少,漸漸無法支付向投資銀行所借貸之貸款利息,接著在經濟繁榮之遠景確定「已揮衣袖、不留雲彩」之後,最後本金也無法償還,終於淪落到不得不與國際投資銀行進行債務協商。
肆、「去槓桿化」需要資訊對稱始可順利進行!
以國家主權信用等級觀點,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研究員將在莫斯科集會的G20這一些國家;,對這一些國家之信用等級,大多給予BBB+以下等級;也就是非投資等級,亦即一般我們所俗稱之「垃圾債券」等級。我們認為,G20之所以在此時召開此一聚會,主要原因為:一、自2013年5月,美國聯準會宣示QE退場之前後,美國政府公債價格大跌;新興國家之債券也無法倖免,殖利率大漲;而且因為資金流出,外匯市場大幅波動,匯率大貶值。G20經濟學家必需知道,此一傷害已有多深?未來還會有災害?經濟學家量化之估計,有助於「救災」,減輕QE退場二次傷害之發生。二、目前美國QE還在運作,但無論是投資銀行認為,2013年9月退場;或是國際貨幣基金經濟學家認為,2013年底退場。新興國家必然即將面對「去槓桿」問題,因此這一些國家,將藉由過去1982年慘痛之經驗,彼此交換經驗,尋求因應「去槓桿化」或是「槓桿替代」之道。三、另外一方面,國際投資銀行,也可以提供1982年墨西哥危機之經驗,協助新興國家「去槓桿化」或債務重整應變方法;而藉由此會議,國際投資銀行與新興國家,也可以彼此獲得充份資訊,以免發生資訊不對稱(Asymmetric Information),雙方因QE退場之負面效應,彼此誤判情勢,最後形成「囚犯困境」(Prisoners Dilemma)。
賽局理論(Game Theory)中,個體經濟行為者之彼此對應、或對立之雙方,在策略運用上有「利於利已」、「損人利己」與「利人但卻損己」、「損人又不利己」之四種策略。如果個體經濟行為者是運用以上四種策略中之前三種,則最後競合結果可能是「不滿意但還可以接受」,這在賽局理論或可統稱之為:納許均衡(Nash Equilibrium)。但如果彼此雙方多是行使「損人又不利己」之策略,則最後之競合結果,就是最糟糕的「同歸於盡」。這種同歸於盡之情勢演變,有如結夥犯罪;這一些罪犯在事東窗事發被隔離審訊時,審問者以資訊不對稱之情境,威脅利誘套取每位犯罪者,所指控之對方罪行;最後,這一些罪嫌行為者多被處以最重之罪法辦,此為「囚犯困境」。
國際投資銀行現在也很想瞭解,在QE退場之後,新興國家之償債能力會惡化?惡化到什麼程度?新興國家財長們也會在此會議中,將可能必需面對之困境提出來。新興國家未來必需面對之情勢為:一、熱錢將流出本國,資本帳將可能由盈轉赤。二、如果新興國家多有較強之產業競爭力,則經濟成長或可維持穩定;但若競爭力薄弱,則會有經濟成長趨緩,甚至衰退之虞。三、如果不幸,若短期槓桿未去化,但經濟已衰退,則這一些國家之經常帳,必也隨資本帳惡化,最後無法支付國家公債之付息還本。
美國聯準會之QE退場效應,在2013年上半年,已經使新興國家債券價格大跌;如果新興國家之經濟未來也迅速衰退,則可能會演變為「信貸危機」(Financial Crisis)。在償債能力上,目前我們對全球經濟、尤其是新興國家最擔心的是,現在仍然居高不下之油價,將帶來之停滯性通貨膨脹(Stag Inflation)。
伍、結論:可怕的停滯性通貨膨脹!
(圖七:北海布侖特原油周曲線圖,鉅亨網期貨)
(圖七:北海布侖特原油周曲線圖,鉅亨網期貨)
其實運用槓桿得當,的確可以擴大企業獲利與國家經濟成長。但,這必需在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大、與國家對外貿易出超持續增加與經濟持續成長之下,才可以達此左右逢源效果。如果QE退場結果,是引發新興國家之經濟衰退,則在:一、預期市場利率提高。二、地緣政治效應,石油價格上揚下。這一些變數多將使企業獲利與國家經濟成長停滯,對股市與債市也多會有負面效應!
由此,我們也要建議全球投資者,在去槓桿化過程中,先要清查短期債務,並提高短期財務流動比率。在這過程中,可能要特別留意的是資產變現之流動性問題。因為,當資產價格下降後,伴隨而來的是資產、即不動產之流動性可能下降,變現時間會拉長。因為潛在買方會進一步期待產品價格再下降,造成變現時間顯著拉長。最後,極需要變現、還債之債務人,會在擁有大量不動產卻變現困難之下,以虧損將資產脫手,或造成財務違約。因此,我們希望G20之債務對策能對此有切身之警覺,具體迅速擬定對策,不要又是一場論壇,無事無補,最後又是一場新興國家之信貸危機!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1.大師愛屋網,歡迎多留言,可以幫自己網站打廣告~
2.需要 高正奕 回覆,請勿使用匿名留言[可使用名稱/網址,名稱填自己名字,若無網址,請填E-mail]。
3.匿名攻訐、不相干之廣告適用於無條件刪去法,望請海涵:)
4.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,如:
  <a href='網址'>描述文字</a>